Wednesday, February 08, 2006

明白 "Asymmetric Information 尋租活動" - 去打救「香港賽馬會」


我還記得那令我對賽馬產生興趣的一刻。十五年前我還是個後生仔的時候,一個很多功課要做的星期六下午,我在家中觀看賽馬。有一場馬,一開閘,十三隻馬撲出來在跑道上飛馳,唯有一隻「零零舍舍」還留在閘中。當時,爆了一聲「有冇搞錯!」。

這匹馬漏閘後,已經輸了過五、六個馬位,轉彎入直路時還是大包尾,可是牠好像在騎師沒有打過一鞭的情況之下,一推便像一枝箭般從後趕上。一條直路之後到終點時,不單祇是贏了冠軍,還贏數個馬位。這匹馬的名稱?「翠河」。



這匹馬對香港賽馬有深遠的影響。當時,翠河被譽為不單只有國際級的競賽能力,甚至可以在國際賽中奪魁。這匹馬,將賽馬運動在非馬迷的主流社會當中,推上一個新的接受層面。所以,自此之後,香港賽馬會傾盡全力用所有旗下的政策,推動香港賽馬本身的質素。本來馬匹質素提升,可以引來更多對賽馬的興趣,繼而提高投注額。可惜的是,香港賽馬會推行的政策,雖然令香港賽馬質素大大提升,令到香港馬匹可以經常地在海外得到可觀的成績,為港爭光,但是令到香港賽馬淪為一項二流的投注項目。

為什麼提升馬匹的質素,反而會令香港投注額每下況愈?以前,馬匹經常跑到八、九、十歲,資深馬迷對馬匹的脾性分分鐘比練馬師清楚。手頭上的資料大家公平一樣,只要比其他人分析力強,便可以洞察投注良機。現在,馬會給馬主一個不停換馬的機會,令到普通馬迷對馬匹的質素不及「圍內人」知得清楚。一匹開跑時有六倍的新馬對「圍內人」可能四倍已經很和味,但對於一個不太清楚馬匹實力的馬迷可能十倍也不足夠,令到普通馬迷覺得「難賭」。還有,如果同場有兩匹新馬,因為兩批「圍內人」都不知道對方的馬匹真正實力,所以都不敢下重注,令到投注額雪上加霜。

請歌手、「造」馬王、開派對等,都祇是些三流工商管理大學生才會想出來拯救馬會投注額的方法。馬會一定要有勇氣,用經濟學分析出來的辦法,放棄現有換馬的制度,重新以前馬匹要多年在港作賽,令到投注人士鬥分析而不是簡單鬥誰知道得多。

有一些比較激進的自由市場支持者鼓吹香港博彩業要同澳門一樣引入競爭,但我希望給香港賽馬會一個翻身機會。馬會千祈不要辜負像我一樣,希望未來一天做大馬主而不是做「車路士」班主,熱愛香港賽馬會,的一個年青馬迷的寄望。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